科研工作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科研工作 >> 科研动态 >> 正文

喜报!我院李志鹏博士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5-05-14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近日,医学院李志鹏博士在国际著名期刊《ACS Applied Materials & Interfaces》(IF:8.5)上发表了题为“Reprogramming retinal microglia polarization by efferocytosis-mimicking nanoparticles for ameliora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”的研究论文。李志鹏博士为第一作者,武敬亮教授为通讯作者,潍坊科技学院医学院为第一单位。

一、背景介绍

糖尿病视网膜病变(Diabetic retinopathy,DR)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,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视力。研究发现,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,在视网膜炎症和神经变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在DR的发展过程中,高血糖、缺血、缺氧引起的活性氧(ROS)可导致小胶质细胞转化为M1促炎表型,促进DR的炎症环境。此外,M1型小胶质细胞分布在新生血管丛周围,有助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。因此,调控小胶质细胞表型的转化是治疗DR的一种有前景的新型策略。

二、本文亮点

在本研究中,李志鹏博士设计并制备了凋亡视网膜细胞膜包被、负载雷帕霉素的介孔普鲁士蓝纳米粒(apoM@mPB@Ra NPs)作为免疫调节剂,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来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。研究结果显示,apoM@mPB@Ra NPs可通过清除胞内过量ROS以及阻断mTOR信号通路,有效促进小胶质细胞向抗炎表型(M2)极化,导致促炎细胞因子IL-6TNF-α的下调。由于其产氧特性,apoM@mPB@Ra NPs可显著改善DR缺氧,从而降低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。由于纳米粒表面被apoM修饰,apoM@mPB@Ra NPs可通过模拟细胞的“胞葬”作用实现药物的主动靶向递送,显示出增强的抗炎和抗血管疗效。

三、李志鹏博士简介

李志鹏(1994-),男,中共党员,博士研究生、讲师,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长寿医学与抗衰老研究分会委员。长期致力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肿瘤等疾病的免疫治疗研究,已发表SCI论文23篇,多篇文章发表在Biomaterials(IF:15.3),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(IF:13.4),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(IF:10.2)等中国科学院1区期刊中。参与国家发明专利3项(已授权2项)。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一等奖、潍坊科技学院2024年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奖项。目前主持潍坊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资金项目一项(2024-2029)。

    版权所有:潍坊科技学院医学院   地址:山东省寿光市金光街1299号  邮箱:wfkjxyhlxy@wf.shandong.cn
    技术支持:山东潍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